• 首页 >  互联网 >  数字经济
  • 信百会:2024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报告(44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信百会:2024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报告(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百会:2024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报告(44页).pdf(44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 信百会研究院报告 近年近年我国数字经济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理论研究研究的的进展进展 信百会研究院课题组编写 2024 年 7 月 目录 一、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范畴、对象和方法.5(一)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5(二)中国经济学视野中的数字经济研究:与国外比较的异同、中国特有的进展与差距.7 二、中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进展.8(一)理论经济学研究.9 1、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9 1)数字经济微观经济学.9 2)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学.12 2、数字经济政治经济学研究.13 1)论文研究成果.13 2)专著研究成果.14 3、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15(二)政策理论研究.16 1、基础研究.16 12、)论信息.16 2)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16 2、政策研究.17 1)平台经济的创新与监管.17 2)数字宏观:数字时代的宏观经济管理变革.18 3)信通院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18(三)应用经济学研究.19 1、概况:领域分布与主题分布.19 2、几个热点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22 1)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22 A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22 B数字经济对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23 2)数字货币(加密货币)问题研究.24 A.研究综述.24 B.央行数字货币(CBDC).26 C.技术与应用.26 D.数字货币的本质与未来.27 3)数字劳动与就业.29 A数字就业.29 B数字3、劳动.29 4)数据要素市场化.30 A数据要素:李海舰、蔡跃洲的研究.31 B数据内生增长:谢丹夏的研究.31 C数据基础性制度:李三希的研究.32 D数据资本资产定价:于小丽、姜奇平的研究.32 E数据生态:戎珂的研究.33 三、信百会数字经济理论探索.35(一)事件与人物.35(二)研究成果.37 1、微观经济学.37 2、宏观经济学.42 3、政治经济学研究.43 4、政策与应用经济学研究.43 图目 图 1: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研究比重关系 图 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图 3:黄金供求与比特币供求比较 图 4:数字加密问题研究框架 图 5:数字加密相关论文发4、表情况 图 6:数字加密研究主题分布 图 7:平台生态解构 图 8:生态均衡原理图比较 图 9:数字经济总供求均衡 一、一、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前沿: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范畴、对象和方法范畴、对象和方法 (一)(一)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 较其它经济理论而言,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范畴、对象和方法,都有一些不同之处。近年,我国学界在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基础上,就如何开展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本身,也在展开研究。国内学界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本身的研究,主要见于以下 10 篇论文:1、陈福中:数字经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2、5、王立忠:中国式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有益探索J,山西日报,2022-12-06,3、曹明星:数字经济下的数据要素治理与数字税收改革基于“信用价值集聚生产”创新经济理论的初步探讨J,税务研究,2022-11,4、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02(含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社会科学文摘,2022-06-30),5、陈玲;孙君;李鑫:评估数字经济:理论视角与框架构建J,电子政务,2022-01,6、陈万钦:数字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0-11-05,7、杨东: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理论和规制体6、系的重构以竞争法为核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9-27,8、傅昌銮;王玉龙:数字金融的发展及其对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统计与管理,2020-03-20,9、谢康;王帆: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9-05-20,10、钮钦:数字时代分享经济的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审视J,电子政务,2016-12-20.11、魏江,刘嘉玲,刘洋.数字经济学: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7.陈晓红等(2022)通过现有的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总结文献关键词和研究方法,搭建数字经济的理论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判断。谢康(2021)7、从面向国家需求的角度,通过中国经济治理体制窗口总结出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和规律,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做出总结。魏江等(2021)从数字经济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数字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未来的研究议题1。其中,对于数字经济理论如何研究,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主张区分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研究,如谢康等明确区分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应用基础研究,认为:总体上,现有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聚焦数字经济理论的研究方向,如探讨数字经济时代有限理性行为的新特征、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及基于数字经济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融合等;二是侧重数字经济应用基础研究的方向,如区块链等金8、融科技特征分析与应用研究(张明喜等,2019),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现代产业体系的建构等;三是数字经济测度与政策分析的研究方向2。其中第三个方向也可归入应用基础研究。从近年实际效果看,研究明显偏于经验性的应用研究(如图 1 所示);另一种,也是两篇高引用论文,主张以关键局部突破来构建整体框架。如陈晓红等(2022)认为:“未来的数字经济研究可以通过扩展生产函数范式构造数字技术影响的新理论框架”3。魏江等,鉴于“目前在国际上还未形成公认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主张从资源、技术、产权等局部进行理论变革,并提出基础设施、信用、数据要素等“核心议题”。1袁妲:数字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基于主要中文经9、济学期刊的文本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2022 年 5 月 2谢康;王帆: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9-05-20 3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02 在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方面,陈晓虹等的研究4较有代表性,在研究框架上,主张“未来的数字经济研究可以通过扩展生产函数范式构造数字技术影响的新理论框架”;“未来经济理论范式应当不局限于经济要索,还需关注非经济要索投入”;“未来可进一步从社会动力学视角聚焦数字技术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陈晓虹认为,数字经济理论内容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以数字技术为关键手段,通过传统产业10、边界网络化、信息产业化普及化、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化、创新过程迭代化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数据纳入生产要索,二是突破地理空间界限,三是市场主体行为变化,四是产权与成本的新探索,五是数字创新。信百会成员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本身的研究,在专题论文方面,主要见于以下 5 篇论文:1、白重恩: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引领数字经济理论创新J,财富时代,2022-09-25,2、姜奇平: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20-11,3、姜奇平:论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01,4、于小丽;姜奇平:11、对数字经济框架的理论经济学整合J,互联网周刊,2023-01-20,5、姜奇平:数字经济对经济原理最大改变J,互联网周刊,2024-01-05.在专著方面,主要见于国家出版基金系列中的数字经济学丛书。关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范畴、对象和方法,代表性观点如下:第一,数字经济理论体系必须超越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象。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要深入构建数字经济理论体系,就必须超越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象,做社会经济系统更底层规律的研究5。他十分赞赏黄奇帆等人的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是面向“实体+数字”两个空间的经济理论,并强调同时面向两个空间发展数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字经济12、时代的到来势必迎来又一轮经济理论革命,这给我们带来了进行理论创新的难得机会6。第二,数字经济学有不同于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基本问题。姜奇平基于信息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修正经济基本问题(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1977)提出,应从工业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数量-价格的均衡与最优问题),转向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品种-数量-价格的均衡与最优问题),以内生工业生产方式(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与数字生产方式(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差异7。意图是解决经济学无法对生产方式进行模型分析的问题,从而排除构建数字经济学量化研究中的最主要理论障碍。第三,数字经济有不同于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本体。姜奇平认为,农业经济的价值本13、体是使用价值(差异化价值),工业经济的价值本体是交换价值(无差异价值),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是基于前二者综合形成的更高的差异化价值,即重新定义的附加价值8。反对仅用技术定义数字经济,带来“洋务运动”式的政策误导。第四,数学经济学应采用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总体方法。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数字经济学”系列研究,提出了“新综合”的总体方法论。新综合,将相互对立的资源配置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社会分配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 AC-MC 为不变价值尺度在经济数学上加以统一,解决数字经济做蛋糕与分蛋糕在理论经济学上的逻辑一致性问题。在经济数学上采用与谢克9同样的策略,即14、建立完全竞争均衡与垄断竞争均衡的统一场理论。构建东西方融合的中国 4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02 5白重恩: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引领数字经济理论创新J,财富时代,2022-09-25 6白重恩: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引领数字经济理论创新J,财富时代,2022-09-25 7姜奇平: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20-11 8姜奇平:论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01 9安瓦尔.谢克:资本主义(上、下册),中信出版集团,2021 式现代化经济学新框架。“新综合”的主张技术研究方法与制度研15、究方法的综合,克服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力概念的缺失,将中国独创的技术经济学和内生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内生进总体方法框架,把握技术研究与制度研究的平衡。(二)(二)中国经济学视野中的数字经济研究:与国外比较的异中国经济学视野中的数字经济研究:与国外比较的异同、中国特有的进展同、中国特有的进展与差距与差距 伴随中美数字经济齐头并进,中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也在齐头并进发展。总的来说,研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都没有产生象国富论那样的重大突破,也都具有率先突破的潜力。相比之下,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的研究,在范式转变上,学术自主上,态度更为积极,是主动求变的一方。而美国和西方的同类研究,更侧重固守原有范式体系下16、的局部突破与知识发现,更强调规范的实证研究,研究略显细碎。1、数字经济理论体系 如白重恩介绍的:黄奇帆教授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他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这本书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书中所讲的数字逻辑,就是力图在哲学层面上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指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进入了系统论的时代,需要用数字技术重构社会运营的基础,并在数据透明、公平、可信的基础上,在实体和数字两个空间里形成新的经济平衡。这个逻辑体系对深刻理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有重要价值10。中国形成的第二个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近十17、年“创新工程”成果 6 卷本数字经济学(已出版宏观经济卷、微观经济卷、管理经济卷,即将推出制度经济卷、技术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卷),通过系统的数理模型构建,不仅模型化了数字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的均衡规律,给出了数字经济广义帕累托最优的证明;通过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等均衡线(美国同类研究还没有完成数学化)的发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实质不同在于,融入了政治经济学分析,初步实现了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综合。中国学界熟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主义(李斯特)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逻辑,因此在配置理论与制度理论的结合上,比配置与分配二分的西方式研究,具18、有一定的优势。美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在采用新的经济学分析技术方面领先于中国,如人工智能方法的引入,神经元网络等新方法经济学研究等。中国这方面探索也在进行之中。从研究的技术角度分析,由于西方各派经济学均无生产力概念,导致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在经济学中无从区分,成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明显薄弱环节;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有发达的技术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但不注重区分技术与生产力,导致无从研究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重点的新质生产力。2、数字经济主导逻辑 中国领先于美国,明确数字经济主导逻辑。如谢伏瞻指出:“进入互联网时代,范围经济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产业组织的主导逻辑。”11 而美国迟至 19、2018 年,刚刚为规模经济代表人物罗默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范围经济自代表人物鲍莫尔去世后,渐渐边缘化且 10白重恩: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引领数字经济理论创新J,财富时代,2022-09-25 11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J,经济研究,2019 年第 7 期 Panzar、Willig 等人都不熟悉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而在中国数字经济理论界,范围经济渐成主流。信百会成员多持范围经济观点。如吕本富早在 2003 年即把范围经济作为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介绍。指出“在 IT 产业中,范围经济更能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重要性甚至要大于规模经济”。并超前指出:“必须研究供给方的范围经20、济和需求方的范围经挤”12。安筱鹏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基于范围经济的数字经济博士论文,后以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为题出版13,有力指导了我国工业与信息化的产业发展。姜奇平在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卷(合著)、数字经济学:微观经济卷多部著作中,构建了多品种范围经济学体系(不同于美国的多产品范围经济学说)。并根据范围经济模型,在3%:新常态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前 8 年准确预测中国 GDP 将因固定资产投资替代和非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原因(健康、生命相关未知因素),而触达 3%。这代表中国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开始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的转变。为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有力的理论经济学基础。3、东西方结合研究成为西方研究的盲21、区与中国经济学的优势。中美数字经济理论比较,一个鲜明反差是,美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没有东方化的任何意向,包括在技术前沿坚持主客体对立的物质科学范式;在经济理论上,重物质关系分析,轻社会关系分析;而中国十分强调综合西方经济学(斯密传统)与东方经济学(包括古典经济学李嘉图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有意识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持之以恒,这种分别会结出不同果实。例如,黄奇帆等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通过对东西方哲学的对比,提出了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逻辑脉络和优势。又如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的数字经济学系列研究,通过对东西方哲学的对比,基于农业经济(东方化、定制)-工业经济(规模化)-数字经济(22、再东方化、个性定制)的否定之否定逻辑,提出了数字经济学的再东方化,以解释大规模与定制的结合。4、在为治理提供法理基础的市场经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美国显著领先于中国。反垄断法被称为市场经济宪法。美国学界近年兴起新布兰代斯学派,对构成反垄断法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的芝加哥学派,开始进行系统反思。美国总统拜登宣称“以伯克法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思想作为反垄断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为此直接提拔 35 岁的新布兰代斯学派主将莉娜汗(Lina Khan)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主持互联网反垄断。通过反垄断,使美国互联网平台规范运营,实力得到极大加强,开始拉开与中国头部企业市值距离。我国学界多数学者仍沿用23、已脱离数字经济实际的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理论,作为互联网反垄断的学理基础。如何按照数字经济规律重构经济学理论,进而为治理提供有效理论根据,仍是一个有待引起重视的问题。二、二、中国中国数字经济理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研究进展进展 近年来,我国围绕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具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研究数字经济理论的少,而研究数字经济的多。偏好经验分析,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与我国技术研发偏应用而轻基础,具有相近特点。12吕本富:范围经济信息经济学原理之十J,IT 经理世界 2003.7.5 13安筱鹏: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M,商务印书馆,2012 年 11 月 图 1: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24、与数字经济研究比重关系 数据来源:袁妲:数字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基于主要中文经济学期刊的文本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2022 年 5 月 (一)(一)理论经济学研究理论经济学研究 1 1、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 1)数字数字经济经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我国现有数字经济微观理论研究,分论文与专著。论文多为对某一局部问题的研究;成系统的成果主要集中于题为“数字经济学”的以下几部专著中(最初成果是 2015 年,多数集中于 2022、2023 年)。首先,是数字经济学专著,主要有: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年;戎珂、周迪:数字经25、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年;孙毅:数字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年;其次是编著,编著类著作主要有:戚肇东、肖旭(编著):数字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年;任保平、师博、钞小静、胡仪元(主编):数字经济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编著):数字经济前沿八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李涛、刘航(主编):数字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年;李刚、周鸣乐、李敏:数字经济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年。其中,专著偏向研究,编著偏向教学(多为本科26、水平)。信百会成员的数字经济微观经济学专著主要有姜奇平:数字经济学:微观经济卷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23 年,内容区分初级(本科)中级(硕士)高级(博士);姜奇平: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年。可以按方法类型和研究深度,将上述成果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质内容自成体系(主要是中国体系)的演绎式研究,第二类是将国外研究成果按形式系统汇集起来形成的归纳型成果。第一类的代表作是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本书具有了在学派综合基础上,以东方的哲学思想为理念,独创统一的数字经济学体系的研究意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从学习西方到提出符合自身实27、践理论”14,作者的总体问题意识在于“如何构建一整套基于中国现实的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理论框架”15,这超过了一般基于西方中心论进行归纳与汇编型研究的理论视野。第一,作者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为此,与黄奇帆等人一样,将批判目光投向“西方中心论”的理论根源,他概括为“进步主义”,即经济学中“西尼尔-穆勒-凯恩斯的科学主义取向的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16。作者提出“我们是否应该回到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理念中,重新思考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哲学理念”。这种问题意识,明显将第一类研究与第二类研究从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处区别开。为了建立不同于28、西方中心论的数字经济理论框架,作者寻找建立数字经济学的学派综合资源,首先是在“最基本的方法论”上,“引入复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这一点得到了陈禹的高度评价17。刘志毅在吸收复杂性理论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在关键的均衡论上,拒绝了阿瑟(复杂经济学认为均衡不存在)的主张,因此明显与张翼成、吕林媛、周涛基于自然科学范式(主要是物理学范式18)建立的数字经济学体系19有重大区别。区别主要源于刘志采用了人文学科范式(典型如第四部分“共识政治经济理论”),而不仅是社会科学范式。其次,为了进行价值论突破,作者“将新制度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奥派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引入数字经济领域进行讨论和研究”229、0。此外,本书还将一些实践资源纳入理论的来源,如区块链、通证等实践等,主要解释资本、货币等现象。第二,作者对数字经济学“道”论做出独立判断:市场与产权的新本质 其一:关于市场的基础理论突破:数字经济的均衡本质 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在市场均衡这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不同于一般学界研究的明确的独立的体系性判断。在“数字经济学的均衡理论”章节中,他主张“建立数字经济学的均衡理论”21。基本思路是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个方向是明确价值对立统一中的对立面关系,统一同质完全竞争与异质完全竞争。刘志毅针对阿罗与德布鲁一般均衡存在性的数学证明,从“如何将收益递增和市场完全竞争统一在一般均衡模型中”30、22入手解决问题。结论是数字经济的均衡定价的特殊性在于,将异质完全竞争与传统的同质完全竞争综合起来。这一方向,与信百会成员的解题方向完全相同。信百会成员的研究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将同质完全竞争与异质完全竞争,统一于广义竞争23。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需要把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统一起来24。第二个方向也与信百会成员的思考方向完全相同,明确价值对立统一的同一性载体,即从租值概念入手(包括重新思考张五常租值耗费概念)重新界定均衡价格25。数学结论也完全相同,在于:“租值在数字经济生态中对应的是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均衡价格的差值”26,即信百会成员研究中通常采用数31、量经济方法确定的 AC-MC,称为拉姆齐定价。其二:关于产权的基础理论 14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前言 24 15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20-21 16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前言 18 17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序一 6 18该书以复杂作为信息特殊性,构建经济学框架,将多样性原理置于重要位置,观点偏桑塔菲学派。19张翼成、吕林媛、周涛: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32、 年 20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21 21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54 22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57 23这是张伯仑晚期思想的核心,张伯仑把同质完全竞争改称纯粹竞争,以让出完全竞争这个名字;同时,把以差异化为内涵的垄断竞争,称为异质完全竞争,以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从性质上加以区分。24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8 25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7:136 26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60 突破:数字经济的产权本质 数字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道”论之点,就是产权。其中的系统性转变,是需要从理论上正面解释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中反复强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及数据要素三权分置。刘志毅所讨论的“数字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也就是使用而非占有”的产权关系”27。抓住了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在产权特点上的最大不同。刘志毅跳出产权“西方中心论”所依凭的起跳点,与信百会成员研究的选择完全一样,就是萨维尼关于“占有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事实”这一著名论断。作者据此得出了与信百会成员研究完全相同的判断28,34、即,占有分为使用权与所有权,“前者是自然权利,后者是社会权利,也就是自然权利对应的是使用价值,而社会权利对应的是价值”29。在这一共同基石上,刘志毅主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改进逻辑,展开了对使用权中心论的探索,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提供了产权理论证明。这与数字经济的实践,具有高度的契合。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曙光的使用权中心论30,论证过程不同,但结论神似。制度经济学派的易宪容等,也得出“数字经济中财产所有权正在全面弱化”的结论,认为数字产品的财产所有权正在消失,所有权与使用权可完全分离31。由此,形成了中国数字经济学不同于美国理论的一个现象,同是使用权中心论,易宪容从新制度经35、济学进路进行论证,信百会成员从政治经济学进路进行论证,张曙光从奥地利学派进路进行论证,竟殊途同归,得出了完全一致的产权结论。正如刘志毅概括的:“将使用权作为核心逻辑放在产权关系的核心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32。当然,以实证经济学标准来衡量,这本专著存在一系列的缺陷,例如定性描述思维较为发散,知识来源庞杂,许多想法还不成熟,还在发展之中;全书没有定量分析与数理模型,主要结论主要来自直觉判断,还需要以经济学规范不断完善等等。第二类数字经济学研究,是以西方流行的实证方法为主,回避市场、产权等形而上问题,专注于形而下分析的研究成果。包括了多数学者的研究。孙毅的数字经济学可以作为第二类研究的代表。第一36、,“构建数字经济学知识体系”33。关于数字经济学体系构建问题,作者孙毅明确说:“对于是否有必要构建数字经济学体系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34但是,与第一类研究重在构建思想体系,以范式与框架变革为追求不同,第二类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建立知识体系,重心放在完备工具与实际操作。孙毅的数字经济学突出反映了这一特点。他认为:“数字经济学源于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用经济学的思维理论与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的运行机理、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策略,是建立数字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主要目标,也是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35 知识体系与思想体系,在体系框架搭建上一个明显区别是,知识体系要照顾现37、有研究成果的分布,也就是说,要有书本知识作为依据。这种体系构建思路是第二类研究普遍采用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哲学、价值论问题,以及现实政策急迫需求 27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62 28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12-118 29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62 30张曙光、张弛:使用权的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转换和理论创新J,学术月刊,2020.2 31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基于现代38、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9.7 32刘志毅:数字经济学:智能时代的创新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64 33孙毅:数字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前言 34孙毅:数字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8 35孙毅:数字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2 求解的均衡理论、产权理论(如数据要素市场化问题),在第二类研究中,往往不做为研究重点。第二,把握技术-经济间的知识循环积累。孙毅的数字经济学构建体系的总体依据,是佩雷斯的技术-经济范式变迁(techmo-economic paradigm shift)逻辑。依知识体系构建需要,把关键学39、术概念、经典理论问题和典型案例三个要素,作为体系构成演进取舍标准。在技术变化与理论反应之间,寻求谨慎的平衡。孙毅的数字经济学非常认真细致地将经典知识,以数学模型方式,系统而全面地加以引进、归类和介绍。读完这本教材,可以系统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各个局部的知识最前沿、最权威的进展,尤其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历史中已有定论的经济学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主要是什么内容,可以了然于胸。这是这本教材最突出的优点。可当作数字经济学现有经典大全、索引来读。当然,作者本身对于新知识,也有一些创独见解,如数据资产定价,数据治理等,但多属个人探索,而且还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其它多本“数字经济学”教材,也不同程度进行了知识传承40、基础上的体系构建,有的在研究上具有独创性,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编著)数字经济前沿八讲(在数据要素研究方面),戎珂、周迪的数字经济学(在平台生态方面)等方面,显示了研究功力。戚肇东、肖旭(编著)数字经济概论、任保平、师博、钞小静、胡仪元(主编)数字经济学导论在教材安排和质量方面,也各具优点。这类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数字经济学研究成果,重点主要集中于学术共同体高引用率论文和专题性的经典之作上,知识体系中的主题分布受编辑选题偏好影响较大。一些权威期刊对数字经济研究不足,如中国社会科学在数字经济主题上在五大经济期刊中发文占比仅0.0536,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在研发互41、动中加快知识结构更新,形成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理想生态。2)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对政府极为关心的增长、就业与货币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我国数字经济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一直围绕企业关心的微观问题展开,而极少有人全面系统研究政府制定政策急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除了信百会成员在进行系统的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如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卷、3%:新常态的经济学两部专著)外,学界唯一一部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专著为陈斌开、徐翔主编的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37。有别于独立专著,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作为编写读物,主要汇集了国内外关于数字经济的宏观理论研究成果该书触42、及宏观经济的三大问题增长、就业、货币(第四章、第九章第三节、第十章),同时杂以应用基础理论部分,如核算理论(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政治经济学(第八章)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十一章)。研究框架具有一定中国特色,与政策分析联系紧密。议题设置偏于宏观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的结合,在技术经济选题设置方面,介于傅家骥划分的“评价流派”、“优化流派”、“关系流派”和“创新流派”38之间。36袁妲:数字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基于主要中文经济学期刊的文本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2022 年 5月:第 12 页 37陈斌开、徐翔: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43、出版社,2024 38傅家骥、傅家骕、程源: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 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其独创性部分,集中于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介绍。其中包含了国内数字经济理论经济学较少的均衡分析。只不过这种均衡分析不是从总供求分析角度得出结论,而是以微观均衡代替的。关于总产出,作者根据前期研究(徐翔、赵墨非,2020),对内生增长模型进一步扩展(总方向是沿着 acemoglu 和 Restrepo 将自动化内生的方向39),独创性地构建了一个数据增长模型40,从而构建了“数据经济增长理论”41。数据经济增长理论是从“代表性家庭”理论中的微观均衡角度推论出来44、的。其中一个突出的成果,是将产品种类 N,内生于均衡。研究直接参考 Benassy(1996)的方法,与 D-S 模型(1977)的新凯恩斯主义取向相近,具有同样三个特点,一是内生品种;二是采用 CES 函数进行标准化;三是采用规模报酬(而非范围报酬)。结论认为一个数据束 B 的规模“会随着N 的增加而不断扩大”42。这是一个数据版的新张伯仑式的结论(斯蒂格里茨、罗默、克鲁格曼),适合解释整体处于工业化阶段(因而规模报酬比范围报酬更加显著)的数字经济。作者的一个独自创新,是将多品种均衡与“去中心化经济”概念联系在一起。将问题聚焦在“数据的非竞争性导致的在生产过程中与数据使用有关的规模报酬递增效45、应”43。2 2、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 与数字经济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成系统专著较少形成对照,我国涌现出大量数字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专著与研究论文,且有渐成显学之势。这与我国注重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传统有一定关系。而同属古典经济学传统的数字经济制度经济学专著,相对较少,还处于零散论文级研究阶段。以下侧重形成理论框架和体系的研究,省略专题研究。1)论文)论文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高引用论文方面,在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整体研究方面包括: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 年第 9 期;王金秋、赵敏: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政治经济学评论46、,2021 年 5 月。而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局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劳动、数字资本方面。专著方面,有韩文龙: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年;黄再胜:数字经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M,格致出版社,2023 年,盖凯程、韩文龙: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研究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年等。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相比,对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出现了“实证化”趋向,即从老一代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分析,转向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形而下”的实证性分析,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高引用率论文裴长洪、倪江47、飞、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下简称“裴文”)为代表,开启了这种研究模式,以分析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作为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挑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和创新来 39但没有注意到和综述鲍莫尔提出的相反方向的研究,如著名的“莫扎特音乐四重奏的效率问题”(杨小凯称之为多样性效率,用 N 计量)。40陈斌开、徐翔: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73 41陈斌开、徐翔: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76-91 42陈斌开、徐翔: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M48、,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79 43陈斌开、徐翔:数字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90 解释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信息产品以非物质性形态为主,具有可复制性、可变性、不可破坏性等特点,其使用价值不再以物质形态为载体,而是以数据库等为依托。在这个虚拟市场中,卖方只是向买方提供,而并非让渡数字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卖方在获得买方支付的交换价值后,仍保留着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数字信息产品可以近于零的低成本被复制,卖方可以保留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对该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独占性,即不同的消费者可以同时使用该产品而相互不受影响。49、在技术分工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以及运输成本下降等因素的驱使下,企业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和实现规模经济,将以往属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工序、环节转移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外部供应商,以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裴文对生产关系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专业且独到的结论,如“生产方式较少依赖对固定生产条件的占有(例如平台企业),或对生产条件的共同利用更有效率;而较多依赖生产者的智力、技术和数据,人力资本比物化资本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44又如,“在共享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主要是个人。在共享平台上,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以及供需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主导另一方的现象。供给者在特50、定时间内让渡自己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以获取一定的报酬。需求者注重的是该资源的使用价值,而非该资源所有权本身。”45“在分配中,人力资本和各类无形资产在虚拟空间中的报酬所得要高于物化资本所得。另外,裴文关于固定资本的分析,超前地响应了数据要素复用背后的理论问题。他指出“固定资本具有竞用性特征,当对该项固定资本的需求增加时,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投资,但由于受到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约束,企业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无法无限制扩大,从而制约了固定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无形资本具有非竞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的属性增强了其价值创造能力。”“主要依靠不断增长的无形资本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将使传统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无形资51、本投入不断增长的现实,正在颠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需要统计学和经济学重新研究资本投入的概念和经济增长的逻辑。”46对于整个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潜在价值在于,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数据要素复用背后的理论问题是什么。这个理论问题是:马克思资本论所说的资本的实体形态(使用价值),从不可以复用(作为专用性资产)变为可以复用(成为通用性资产),将需要基础理论一级的重新解释。2)专著研究成果)专著研究成果 黄再胜等数字经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47(以下简称“黄著”),较为全面地从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角度,回应了数字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体系框架看,黄著同以再生产为基本框架的应用型政治经济学研52、究不同,整体保持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包括价值理论、劳动价值学说,资本价值运动等方面。从议题设置来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数字经济的理论问题,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二是数字资本作为新的资本形态,三是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带来的就业冲击,四是数字劳动作为新的劳动形态,五是资本弹性积累的新趋势,六是经济数字化的“反价值”48。全书的逻辑结构,建立在经济数字化中数据生产力和数据生产关系之间辩证运动的基 44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 年第 9 期 45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 年第53、 9 期 46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18 年第 9 期 47黄再胜等:数字经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年 48 反价值是美国经济学者哈维提出的政治经济学概念。础之上。韩文龙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是唯一以全称“数字经济”和全称“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标识的专著。但内容只择取了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局部,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理论。作者主要研究“数字经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新现象、新规律与新趋势,并做出理论解释”49。这点沿袭了裴文的架构。王金秋、赵敏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54、研究是政治经济学领域通论型论文的第二高引用论文。也采取了裴文以再生产分配为主的体系框架,但从再生产过程(“数字经济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扩展到高质量发展,甚至数字经济监管。在政治经济学擅长的社会分配领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编著)的数字经济前沿八讲中,蔡继明的第一讲“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以资源配置理论常用的数学,解释了诸要素如何分割剩余的问题。按要素贡献分配,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不是全部)。作者的一个创新,是给出了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贡献份额比较公式:部门 1 为 11()1111 部门 2 为 22()2222 在构建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过程55、中,人们对政治经济学抱有更高的期待。3 3、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总的来说,数字经济配置理论研究,有以下突出进展: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比如,对数据要素的理论研究,对于推动人们对新型生产要素的认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研究,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是对中国数字产业与数字化,产生了实际的推动。例如,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测度,使业界第一次有了权威数据,支撑决策与学术研究;又如,利用数字经济学原理准确预测中国GDP,使人们数字经济与整体经济的运行机理有了更深刻认识;再如,提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第四产56、业等理论,有助于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是 一是改变重数字经济研究,轻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涉及市场、产权的理论经济学研究成为冷门,许多学者不研究基础理论,制约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一个明显例子是,缺乏对数字经济均衡的独立而成体系的判断,约制了中国数字经济学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克服明显的研究短板,加强政策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比如,反垄断的经济学学理基础研究,严重滞后于法律与政策实践。反垄断结论难以从学理上解释,同时加大了反垄断政策误判的风险。对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一是克服了西方资源配置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缺点,从社会关系视角切入研究数字57、经济,对于分蛋糕问题,提供了比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更专业、更接近现实的方法论。二是在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方面,普遍比资源配置理论更为深刻。未来发展,需要直面现实问题。一是加强数字经济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把握。49韩文龙: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前言 二是积极回应现实重大政策理论问题。目前研究,在产权上,普遍回避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一重大政治经济学命题,应该让研究与现实问题更紧密结合。(二)(二)政策理论研究政策理论研究 1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1)论信息论信息 杨学山著论信息,对数字经济政策理论的前置逻辑,进行了深入探索。杨学山认为:新古58、典经济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多经济学原理,都是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无论是解释 300 年以前,还是解释今天的经济问题都产生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真正需要考虑的。没有理论就无原则,没有原则就无法产生制度,无制度就无法保障社会的平稳发展50。杨学山十分重视对数字经济理论的前置逻辑的研究,这种研究定位于“为分析揭示社会经济活动加入信息这种特殊的资源、智能这种独特的技术之后的经济学理论铺砖”51。这种研究近于数字经济哲学的研究,其中对信息、智能的研究,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前提,进行了新范式的论证。论证集于比较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生命空间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信息与智能介于主客二元之间的59、本体定位。这种定位与钟义信关于信息科学新范式的定位十分相似,都是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独立思考。对于数字经济理论来说,杨学山最具特色和启发性的原创思想,是关于信息域的长期研究。信息域,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场的概念,他称之为“连接场”52。“连接场的范畴以信息结构为基础,以信息域为边界比较恰当”53。与西方基于原子论对于数据的单纯物质范式的认识不同,杨学山指出,“智能是主体适应、改变、选择环境等各类行为能力。”54数据空间国家战略,同样了突出了人机物之间以机器为中介的人与物的实践联系,提出了场(包括数据场与数据要素场)的理论。可见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2)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数字经济:60、内涵与路径 对数字经济的政策理论研究既不同于政策研究,也不同于经济学理论研究,而是以政策议题优先性构建研究体系框架时的经济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数字经济的政策理论研究,已形成独创性体系的,最有影响者当属黄奇帆等所著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55。此书被评价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描述了一个中国原创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56。50 杨学山: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发展值得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 信百会 2020-11-26 51 杨学山:智能工程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14 52 杨学山:论信息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38 53 杨学山:论信息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61、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37 54 杨学山:智能原理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129 55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中信出版社,2022 56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中信出版社,2022:序一“与纯学术领域的研究不同”(白重恩语57),作者结合多年在政府一线工作的经验,把数据要素、平台化发展、数字金融、数字治理方面的政策议题,加以系统化,上升到数字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关系高度,建立了一个数字经济政策理论体系。数字经济政策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学理论研究(包括其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定位有明显不同。政治经济学一般以价值论为起点,而此书进62、一步深化,提出了价值论的前置逻辑,即“数字逻辑”。首先,指出这一逻辑在于“数字经济与东方哲学的一致”。从而在经济学之上,或者基础理论底层,构建了一套数字经济的哲学逻辑,引导人们在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层面,摆脱西方中心论的支配,形成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思考。作者指出:“在过去的 400 年中,以还原论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与人类的工业化和科技化完美契合,指引了世界的进步。数字经济时代,以系统论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对揭示世界的本源、创造新经济体系有了全新的指导意义,而这也必将是下一代工业革命的重要思想源泉”58。其次,全书在价值论之前,还在顶层建立63、了关于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两个空间”的技术经济顶层框架,试图探索人类社会不同于工业文明的发展路径和技术经济前提假设。并据此提出了实体-数字二维市场结构的理论,以二维市场+连接资源为数字经济的价值基础59。在坚实的经济哲学基础上,本书对经济学进行了新的综合。数字经济理论是技术经济学也是政治经济学,需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来深度理解。作者以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关系为基本框架,搭建了在数据要素基础上的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关系匹配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数字生产力“五全基因”与数字生产关系的“智慧人口红利”等概念。本书结合一系列数字经济现实热点,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一,在生产要素上,探索了数字要素的基64、本经济规律;第二,在产业发展上,沿着信百会采用的方法,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行研究,支持平台化发展;第三,在数字金融上,提出“产业数字金融”模式;第四,在数字治理上,提出了数字治理的十条原则。国外有经济政策原理这个分类(如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构建的,是一个远大于一般经济政策原理的体系,包括了从技术、市场、产业到公共政策的全方位理论。对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外延,是一个重要的拓展。纵观全书,作者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不是进行理论经济学的细节展开式研究,而是从哲学高度,抓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实体-数字两个空间交叉形成的十字架,从把握全局高度提出问题,设65、置议题,从实践出发解决问题。开辟了一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政策理论分析的现象学60方法。2 2、政策研究、政策研究 1)平台经济的创新与监管平台经济的创新与监管 北大国发院的黄益平团队关于平台经济的创新与监管评价平台经济的功与过,认为平台的技术特性为经济活动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升三降”。“三升”即提高效率、扩大规模、改善体验,“三降”即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减少接触。57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中信出版社,2022:序四 58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中信出版社,2022:18 59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中信出版社,266、022:31 60现象学的典型哲学倾向是“实事求是”,即现象不离本质,本质不离现象。平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在潜在的反竞争行为。二是集企业、调控和市场撮合三大功能为一体带来的利益冲突。三是存在“猎杀式”兼并的行为,遏制创新。四是财富过度集中。五是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利益。关于反垄断,作者认为“市场份额是否是判断数字平台垄断的合适指标”值得探讨。对于平台经济而言,作者倾向于用“可竞争性”概念。“可竞争性”是关于如何在有规模经济条件下实现充分竞争的理论,关键在于进入与退出的“沉没成本”的高低,即门槛高时能不能保证进入门槛仍然是敞开的,其他平台仍然有可能进来67、。所以,可竞争性的存在意味着潜在的竞争压力存在,一家平台可能占了比较大的市场规模,但是它的潜在竞争压力很大,只要有这样一批平台在门外,就能保证在市场面的平台不敢随意从事垄断性的行为。2)数字宏观:数字时代的宏观经济管理变革数字宏观:数字时代的宏观经济管理变革 陈昌盛数字宏观:数字时代的宏观经济管理变革研究对政策理论产生显著影响。全书旨在分析宏观经济管理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的变革。作者以农耕经济作为分析起点,围绕每个阶段最活跃的要素,从连接性、规模和互动反馈等角度,探讨随着经济阶段的过渡演变,最活跃的要素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变量,哪些机制和结构放大了经济波动,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方式以及微观反68、馈机制有何特点。书中的论述按照历史演变、微观基础、宏观涌现的框架展开,着重分析数字经济的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机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征,描述这些特征如何显著或根本性地改变了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过程、企业与市场边界、财政汲取方式、信用创造方式、金融风险传递、政策传导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反馈行为,以及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波动,进而推动宏观管理体系的变革。概而言之,本书试图呈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渗透,宏观经济管理的范式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换的图景。3)信通院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信通院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 2017 年,由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69、: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首先,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其次,产业数字化即使用部门因数字化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包括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皮书还从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演变的视角,探讨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分配。研究认为:数据要素价值可通过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实现。初次分配更倾向于数据生产者、数据分析者、数据应用者,目的是要提供激励机制,最大程度促进数据流动。数据来源者并没有得到太多初次分配的收益;二次70、分配主要 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初次分配收入不平等、关键市场节点激励机制 缺失等问题,比如欧洲国家在考虑的数字税;三次分配通过数据共享以及公共数据开 放等手段促进数据流动,这也是我国现在一直倡导的。第三次分配是数据自然拥有的 属性。白皮书研究强调复用的价值。认为:从数据价值释放角度看,数据本身的一次价值非常有限,复用价值是数据价值实 现的关键。通过数据复用,在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播利用等过程中,数据不断 通过场景的创造和与产业的融合,实现内在价值增值和外在价值迭代,进而释放巨大价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概论:理论、实践与战略61是一项重要成果,主要内容是判断全球数字经济发71、展态势与机遇,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前沿与战略问题,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助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长期创新健康发展。信百会成员政策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全书主要内容是判断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与机遇,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前沿与战略问题,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助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长期创新健康发展。这本书中的两大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影响深远,一是数字经济的测算(第三章),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核算方法。据此测算得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在总体经济中的占比,成为政策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和高引用率的研究成果。二是数字产业化(第三篇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与产业数字化(第四篇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理论,将数字72、经济定义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合成。该理论发展了 1977 年美国信息学家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中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的理论,而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实际进行了完善。成为我国权威的数字经济理论。该书还提出构建数字经济四个体系(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治理体系),部署八个方面(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技术创新、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有效需求、公平竞争、政府治理)的综合建议。(三)(三)应用经济学研究应用经济学研究 1 1、概况、概况:领域分布与主题分布领域分布与主题分布 应用研究虽然不是本文“理论研究”题目范围内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研究有些很难分清,因此对其中理论性较强部73、分,做一个概述性的介绍。关于数字经济应用研究的综述,主要借助以下综述分析研究,主要包括袁妲:数字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基于主要中文经济学期刊的文本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2022 年 5 月;赵海荣:数字经济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年 1 月;丛日玉、高心屹、黄子慧、杨雅清:数字经济研究进展综述J,当代经济第 39 卷 2022 年第 1 期。以下汲取这些综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要介绍。分析表明,2016 年以来数字经济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四大领域。近几年数字经济研究中使用经验研究的文章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这些研究中74、所说数字经济,被广泛认知辨别出的,主要是三个特征:技术主导,数据支撑,融合共享。偏于技术-经济范式中的技术一侧。人们广泛认同的首要特征是技术主导。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催生下,数字产业化不断发展(许恒等,2020),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李晓华,2019)。近期,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徐鹏等,2020)。6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概论:理论、实践与战略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年 数据支撑也是人们广泛认同的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数据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宏微观经济运行活动均能通过数据进75、行存储,大数据又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生活(陈国青等,2020),数据资本成为了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陈晓红等,2022)。第三个为人们广泛认同的特征是融合普惠。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产业的新业态。数字经济使得企业目标发生了转变,推动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实现创新。同时改变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包括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戚聿东,2020)。同时数字经济使得共享的交易成本下降,数字经济通过共享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裴长洪等,2018)。姚兴安等(2021)以“数字经济”关键词,通过引文空间(CiteSpace)对 1994-2019 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76、刊上的 516 篇数字经济相关文章进行分析,从研究的文章数量、高频被引作者和关键词的角度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作者的关键词聚类主要包括“数字贸易”、“人工智能”、“数字金融”、“转型升级”、“税收协定”、“数据资产”、“均衡税”、“美国”、“经济”、“金融支持双创”、“共享经济”等十一类。蒲德祥(2021)同样以数字经济为关键词,对 1994-2020 年中国知网中数字经济相关的3714 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制作出数字经济研究主要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制作关键词共线图谱,得出词频较高的“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等词语。五大核心期刊和十六77、个主要期刊所包含的主题词主要是:数字经济、数据信息、数字支付系统、数字贸易、数字科技、数字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字技术、数字资本(近义词数据资本)、数字金融(近义词互联网金融,向下分为金融科技、网络金融、数字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P2P、数字人权、数字时代(新时代)、数字鸿沟(近义词信息鸿沟)、数字精英、数字支付、数字货币、数字中国、数据商品、数字劳动、数字机器、数字网络、数字创新、数字税(近义词数字服务税)、数字业务、数据孤岛、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数字服务、数字创业、数据智能、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小额信贷、数字普惠、数字寡头、数字媒体、数字包容、数字部门(电子元器件、78、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等)、大数据、数据资产、数据产权、数据隐私、数据监控、数据资本、数据要素、数据驱动、数据治理、网络强国、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技 术、信息产品、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产业;平台经济、平台企业、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云平台、网络平台(同义词包括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平台、搜索引擎平台、即时通讯平台(社交平台)、服务交易平台、内容提供平台,近义词包括第三方交易平台、自营平台和混合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智能算法、智能合约(近义词算法合约)数据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虚拟化、数字化变革、产79、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产品(同义词数字产品、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广告)、数字化战略变革、数字化转型(同义词数字转型)、数字化红利(同义词信息红利)、数字化零售(同义词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无人零售、智能零售、新零售)等。被引用最多的数字经济相关文章为谢平、邹传伟发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被引文献 Top10 中主要研究包括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监管、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再造,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网络平台借贷以及大数据下商业模式等问题。由此可知数字经济研究主要聚焦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数据要素”、“数字治理与监管”、“平台经济”、“产业数字化”六大主题词。表 1:数字经80、济应用类研究主题词(:24)表 2:2016-2022 年数字经济应用研究主题词词频 第一,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学者探究其带给各主体的影响,如人工智能对企业变革的影响等。大数据的发展推动时代产生了深刻变革,大数据驱动下政府、企业、产业等呈现出新的特点,大数据赋能千行百业,部分研究围绕其影响机制或研究主体在其影响下呈现的新趋势。第二,针对平台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分层设计、生态、监管等,及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因果分析还相对较少。平台中的跨境电商、数字贸易问题是研究的重点问题,运用平台数据针对跨境电商的治理(鞠雪楠,2020)、贸易81、成本等问题展开分析。第三,金融领域的研究关注度最高,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的便利性使得普惠金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学对普惠金融的研究涉及的领域有家庭、农村、企业等,研究的内容包括普惠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否促进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等问题。本阶段前期,P2P 的研究依旧是热点。P2P 对于普惠金融的影响(王博等,2017),P2P 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等(鲁钊阳等,2016);此外,学者也在探索平台本身的运营特点或者平台之间的差异,如网络借贷利率波动(陈霄等,2016)研究等、网贷平台效率差异及成交量影响因素等(姜琪,2018)。从 2020 年开始,P2P 逐渐出清,对于82、 P2P 平台的研究逐渐减少。2018 年“金融科技”就己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对应阅读相关文章。部分学者使用经验分析方法探究了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邱晗,2018)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丁娜等,2020);邱志刚(2020)通过模型推导论证了大数据可以有效解决贷款过程中所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黄锐等(2020)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金融科技能够环节融资约束的结论。金融科技对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王靖一(2018)使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刻画了金融科技媒体情绪,分析了媒体情绪对于市场活动的影响;金融科技对于其他企业也具有创新促进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是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税收返还的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创83、新(李春涛,2020)。针对金融科技的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研究主体扩大,设计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社会等各个主体;二是研究方法趋于规范,更多的使用实证分析去探究其影响。第四,围绕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国家层面要建立数据驱动的新型举国体制(蔡跃洲等,2021);传统企业借力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需要处理好与平台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依附性升级(陈威如等,2021);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经营和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提高企业股票流动性 (吴非等,2021)。此外,研究表明机器人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就业(李磊等,2021)。第五,监管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和平台监管。互联网金84、融监管关注贷款平台的监管,互联网创新产品监管(杨东,2018)及利用金融科技或对其进行监管;平台监管关注网约车监管和防垄断监管,提出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管制(孙宝文,2017)具有必要性,并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治理政策建议(熊鸿儒,2019)。第六,针对数据要素的研究微观层面主要从数据要素的界权、交易和定价研究方面进行讨论,宏观层面从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数据的界权和交易存在争议,尽快确定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场(熊巧琴,2021)。徐翔(2020)将数据看做数据资本加入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模型推导来说明在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数据资本的作用和潜能。相较之下,纯“理论”类论文篇数仍保持低位徘徊,285、012 年之后,年均发表 1.7 篇,最高在 2020 年发表 6 篇。这反映了经验研究在数字经济研究中成为主流,运用经验研究方法进行数字经济问题研究变得流行,且越来越受到主流经济学期刊的欢迎。2 2、几个热点几个热点理论问题的研究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进展 1)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 A A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关系 徐丽梅在数字经济前沿研究综述中介绍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高引用论文。左鹏飞、姜奇平、陈静衡(2021 年)认为,数字经济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同时,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助力下,数字经济是构建86、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有力助推器。因此要全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层次融合产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系统62。此外,对于数字经济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张辉和张明哲(2021 年)指出,由数字经济兴起的新业态、模式等通过满足居民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夯实了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 62左鹏飞、姜奇平、陈静: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网络首发论文)2021年 3 月 础。此外,数字经济通过将传统贸易的交易方式、对象等向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助推开放型全球经济的建设,持续推动国际大循环,从而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有通过分87、析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来建设系统性框架的,以此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逻辑63。王茹萍、徐亦嘉、张祖明在基于文献研究方法的我国数字经济研究综述64中,介绍了国内对于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综合研究。其中,杨新铭(2017 年)认为,数字经济在微观上,不仅充分融合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且充分发挥了范围经济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依靠产品与服务的获利模式,开辟了伴生利润的新夫地;在中观层面,众多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完全竞争这种产业组织模式,颠覆了市场结构,淡化了传统市场中卖方相对垄断的地位,促进消费者与企业的对等;在宏观层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重朔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完善和推动市场与计划的融合88、65。实证研究方面,刘方和孟祺(2019 年)发现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与比重名列前茅,但其与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融合效应可谓“名落孙山”66。刘军(2020 年)通过分析发现,中国数字经济的总体水平在持续提高,但也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证实了区域数字鸿沟的存在67。B B数字经济对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数字经济对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近年我国关于数字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论文有 218 篇。其中包括杨慧梅;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 2021-03,周晓辉;刘莹莹;彭留英: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J,上海经济研究 202189、-12,郭吉涛;梁爽数字经济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提升效应还是抑制效果?J,南方经济 2021-10,张凌洁;马立平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与决策 2022-01,张焱:数字经济、溢出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贵州社会科学 2021-03 等高引用论文。杨慧梅;江璐在引用率排名第一的研究中,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90、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卞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卞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图 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资料来源:杨慧梅等,2021)63张辉和张明哲:数字经济何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人民论坛,2021.8 64参见王茹萍、徐亦嘉、张祖明:基于文献研究方法的我国数字经济研究综述J,华东科技,2022.2 65杨新铭:数字经济:传统经济深度91、转型的经济学逻辑J,l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4)66刘方,孟祺: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19(4)67刘军等,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6)在生产函数研究方面,有以下主要研究进展68。戴天仕和徐现祥发现中国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显著小于 1,并指出在中国技术进步对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有较大帮助69。陈彦斌等把老龄化造成的劳 动供给不足和政府参与等特征纳入了基于任务的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工智能通过减少劳动需 求、提高资本回报和全要素生产率缓解老龄化问题的特有优势70。吴清华等针对数字工业机器人应92、用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异质性。研究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替代就业,反而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而这种就业创造效应在低收入国家和服务产业中更为显著71。周云波等提出,受到技术水平影响的行业收入差距将呈现倒 U 型或正 U 型的变化过程72。2)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加密货币)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A A.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加密货币(cryutocurrency)的论文一共 356 篇,隶属在数字货币这一大项之下。现有文献综述主要介绍的是国外研究,国内研究水平距之有明显差距。根据谢平、石午光的综述73,数字加密货币采用了 bitcoin 相同或相似93、的工作原理。源于Wei(1998)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子货币的思想,“这种货币将有无法被追踪的匿名特征”,并且“政府的作用被排除在外”74。Bitcoin 实际上就体现了这种思想的延续和发展(Nakamoto,2005),最突出的创新就是构建了一个分布式支付系统。尹龙(2002)对网络化、电子化条件下货币的新形态进行了精彩的分析。贝多广等(2013)将biteoin 视一种对法定货币补充和替代的“补充性货币”。文章认为,货币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法定货币泛滥不为人们所信任时,补充性货币将大量涌现。数字加密货币无中介、跨国界的特点势必加深我们对货币问题的认识。吴晓灵(2014)认为算94、法货币只解决了货币信用问题,还无法解决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调节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其更多的用途可能还在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价值传递。怎么样和现在的金融体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改进支付体系的支付清算服务是值得研讨的方向。数字加密货币一个显著特点是价格不稳定性。当前货币现象是法定限制的结果,一定条件下货币传统职能可以分离。记账单元可以是纯粹抽象的,而交易媒介可以采取实物资产的债权形式等。下图通过与黄金比较,显示了这种不稳定的来源。68刘颖、杨璐铭、李思瑞、吕本富、彭赓、张晨:生产函数模型如何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综述与展望J,管理评论,2023.3 69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95、010,(11):56-72 70陈彦斌,林晨,陈小亮.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7):47-63 71吴清华,周晓时,朱兰.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发展阶段与行业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0,(4):74-82 72周云波,田柳,陈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技术溢出与行业收入差距演变对 U 型假说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 J.管理世界,2017,(11):35-49 73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 年第 1 期 74 事实上,信百会成员的研究要早一年(1997 年),以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流动性”为主线,将电子货币96、分解为四个特征:直接交换(后称“金融脱媒”),无形实体、电子交换(EDI)、具有信息。图 3:黄金供求与比特币供求比较 数字加密货币的各类研究内容,可以综合地概括在以下分析框架中。图 4:数字加密问题研究框架 关于数字加密货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专业研究领域:图 5:数字加密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综合各领域研究,可以发现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类问题。图 6:数字加密研究主题分布 B.B.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CBDC)虽然加密货币一开始的定位是“政府的作用被排除在外”,但随即人们发现,加密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关系是难以割断的。尤其是加密货币 Libra 被美联储拒绝,更令人关注97、央行与数字货币的关系。此后有人开始将加密货币当作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一个子集来研究。刘凯、李育、郭明旭综述了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展75。根据梳理,最早提出加密货币的央行是英格兰银行,于2015年提出了双层运营模式的零售型CBDC项目RSCoin。RSCoin 项目在保证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中心化管控的同时,结合了分布式记账的优势,其目的是实现一种由中央银行控制,可部署、可扩展的加密货币设计框架,进而允许任何中央银行在此基础上部署和拓展自己的 CBDC。中国人民银行从 2014 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数字人民币的发98、行和业务运行框架、相关技术、流通环境、法律问题,以及国际上 CBDC 发行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整体而言,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原则包括管控中心化、技术架构分布式、易于携带和快捷支付、匿名性及安全性在 CBDC 的管理上遵循传统货币的管理思路,依然基于现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实现 CBDC 的发行和回笼(姚前和汤莹玮,2017)。中国人民银行已基本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中国人民银行,2020),并先后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地完成了多轮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C.C.技术与应用技术与应用 王佳鑫、颜嘉麒、毛谦昂在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技术研究99、综述76中,指出加密货币依托技术,可能实现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加密数字货币通过场外交易市场随时与人民币进行兑换,不受强制监管。相较于传统洗钱犯罪,利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洗钱犯罪更不容易被发现和追踪,而且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和市场混乱。他们认为加密数字货币借助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呈现去中心化、智能化、跨界化的特点,由于无法提供可行的监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犯罪、洗钱等犯罪活动。为了打击将资金用于非法活动,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免受欺诈和其他侵权行为的侵害,确保市场和支付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整体金融稳定,有效的技术监管问题将成为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75刘凯、李育、郭明旭: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100、展及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216 76王佳鑫、颜嘉麒、毛谦昂: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23,43(10):2983-2995 为了适应技术带来的加密货币挑战,有学者提出穿透式监管。如杨东、李暖进行了技术赋能加密数字货币穿透式监管的路径研究77。认为,传统“一刀切”的监管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创新性监管方式,以适应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为此,可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穿透式监管体系,遵循“基于一项技术核心、面向两类监管对象、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框架,其中技术核心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监管对象包括参与主体与交易101、平台,基本原则分别为全面覆盖原则、风险为本原则以及技术驱动原则。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根据加密数字货币的流通性与接受度进行分层分类,引入链上实体发现与画像、异常交易发现以及异常交易追踪等技术手段,建立全球性的区块链监管网络平台,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化、高效性的监管,确保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安全发展,为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加密数字货币,应重点把握基于技术产生的独特特征与监管挑战,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实行动态灵活的穿透式监管方式,以规范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规避所引发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信百会成员对穿透式监管的研102、究,除了借助技术手段之外,更强调管理体制适应变化78。曾灿则对利用加密货币“逃避”经济制裁的国际规制进行了研究79。认为加密货币因其特殊机理已成为被制裁方“逃避”经济制裁的理想方式之一。加密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被制裁国家“逃避”经济制裁的工具,除了各国监管政策的差异之外,还在于其内在机理。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手段相比,加密货币没有发行主体,且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因此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可以摆脱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干预,具有高度保密的特点因此,加密货币可以用作“逃避”经济制裁的工具之一。这在朝鲜、伊朗、俄罗斯等被制裁对象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被制裁对象可以利用加密货币交易获得一部分急需资源。鉴于被制裁国家使用加103、密货币抵消美国经济制裁的现实紧迫性,美国相关机构也开始积极进行执法活动,将可疑实体或者个人纳人制裁名单,防止利用加密货币“逃避”或者协助被制裁国家“逃避”经济制裁的行为。D.D.数字货币的数字货币的本质本质与未来与未来 在进行各种现实紧迫的应用研究的同时,学界与信百会成员,也在平行开展关于数字货币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形成两种不同研究路径。1)加密货币的本质与未来加密货币的本质与未来 周永林认为80,加密货币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无法担当起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职能,更难以发挥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所谓稳定币,是指通过一系列安排和技术,试图确保与法定货币之间的比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一是设立准备金104、。把一部分资产 (如美元等法定货币或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作为准备金储备起来,用以支持和维护稳定币价格(类似法定准备金)。二是承诺兑付。投资者对准备金拥有债权,允许用稳定币兑换回原来的货币 77杨东、李暖.技术赋能加密数字货币穿透式监管的路径研究J/OL.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 78 姜奇平:新金融秩序下“信息金融”数量价格传导机制与数字金融风险监管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2 79曾灿:利用加密货币“逃避”经济制裁的国际规制兼论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4 年第 2 期 80 周永林:加密货币的本质与未来J,中国金融,2018.9 资产。三是信奉105、货币数量论。在稳定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通过智能合约等手段进行买进和卖出(类似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此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稳定币数量,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周永林认为,事实上,这些稳定币无法确保发行者的信用,缺乏有效维护价格稳定的机制和能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加密货币声称以摆脱或超越法定货币为己任,却又不得不通过挂钩法定货币或其他加密货币来稳定其价格,这在逻辑上就显然自相矛盾。周永林认为,数字货币的未来,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迈向法定数字货币。加密货币要成为真正的法定货币,一种可行的途径就是由国家(或货币当局)发行,通过现有或创新的代币与簿记系统(区块链是可以借鉴、利用的技术之一)实现。法定数106、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兼具银行存款与现金的双重优势。二是创新“代币+簿记系统”技术。加密货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可能创造出一种通用价值存储与价值转移的网络协议价值网络 IoV(Internet of Value),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发展方向。三是推动“代币+簿记系统”应用。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Carnet)近期在一次题为“货币的未来”的演讲中指出:加密货币或者更准确地说加密资产,试图为点到点交易 (peer-to-peer transaction)创造一种金融架构。”通过“代币+簿记系统”把外部资产转化为“智能财产”(smartproperty),可实现加密资产点到点交易与107、管理等应用。例如,用代币表示某种外部金融资产,不仅可以实现金融资产点对点交易,也可以构建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协同金融服务平台。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几乎任何实物资产都可以加以识别和控制,进而通过区块链转变为智能财产,有可能打通“代币+簿记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综上所述,加密货币的未来方向,一是向货币化方向发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或合规前提下特定范围、特定用途的区域或特色数字货币;二是向“代币+簿记系统”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方向发展,使区块链技术真正服务实体经济。2)信百会成员的观点:信百会成员的观点:“货币货币-信息”双中心论信息”双中心论 以扩展费雪方程(货币市场与信息市场转化公式81)的108、提出为标志,信百会成员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已有 27 年历史。与学界一般研究的学派级的不同在于,学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基本是金融本位,认为数字货币本质上是金融现象(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信百会成员研究基本是信息本位,认为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信息现象(本质是非一般等价物)。信息本位的货币观,源于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1957 年 5 月),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认为数字货币(27 年前称数字现金)是依附于信息的价值流动性。根据这一理论,数字经济中金融秩序的本质,不是旧金融秩序(即金融单中心的秩序),而是希勒所说的“新金融秩序”82(即金融-信息双中心的秩序)83。这种方向选择,接近周永林说的第三个方向,强调109、与应用、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信百会成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货币市场与信息市场的联立公式(扩展费雪方程),认为数字货币的本质在于从一般等价交换市场向非一般等价交换市场的转化。因此,比特币不能是一般等价物,应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与非一般等价物(信息)的混合态(类似邮票),后者要求以信息服务(场外交易,即数据交互)方式进行。认为穿透监管的前提,是穿透价值在一般等价形态与非一般等价形态(如行业场景化应用)之间的转换。为此,提出了数据 81 首先于“信息社会的经济学基础”(姜奇平:21 世纪网络生存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91),参见左鹏飞、姜奇平: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卷M,北京:中国110、财富出版社,2022:163-164 82希勒: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年(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83 姜奇平:新金融秩序下“信息金融”数量价格传导机制与数字金融风险监管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CAPM)84,以空间贴现(最终应用收入间接为要素定价)来补充传统CAPM、CCAPM、ICAPM 等金融模型中的时间贴现。由此,对分布式计帐的理解,不光是去中心化,而补充进更关键的概念交互(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称其为双边市场中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即分布式节点之间可带来销售收入的应用级(实体经济一级)的交互。111、据此提出对数字货币,构建金融部门-信息部门双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以解决货币政策失效问题,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85。3)数字劳动与就业数字劳动与就业 以数字劳动、数字就业检索知网,分别得到 724 条结果和 923 条结果。A A数字就业数字就业 在数字就业方面的高引用率论文主要有:戚聿东;丁述磊;刘翠花: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与灵活就业者劳动供给:理论与实证J,当代财经 2021-05;戚聿东;褚席:数字生活的就业效应:内在机制与微观证据J,财贸经济 2021-04;叶胥;杜云晗;何文军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结构效应J,财贸研究 2021-04;戚聿东;刘翠花;丁述磊数字经济发展、就业结构优化与就112、业质量提升J,经济学动态 2020-11;罗小芳;王素素:数字经济、就业与劳动收入增长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汉论坛 2021-11;贾卓强数字经济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 2023-09-07;马国旺;杨洋;李焙尧:数字经济、就业与劳动收入份额动态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 2023-12。借助丛俊骐;解梅娟的综述86我们了解到学界对此问题的较有影响的研究观点。何海峰、张或通、刘元兴(2019)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对就业的重塑表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型技术将通过改变产业结构来改变就业结构。科技革新对就业的影响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替代效应”,且113、两种效应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叠加显现。刘燕斌(2020)认为应深刻认识新就业形态重要作用,顺应发展大势,及时补齐法律、政策、制度、人才及服务等短板,促进新就业形态行稳致远,进而稳就业、保民生。莫荣(2020)认为应该对新就业形态进行标准化界定,明确其概念范围与边界,并将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快研究修改保障法律法规,确立新就业形态的法律地位。中长期就业政策方向。程承坪(2020)认为,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受到技术、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影响,制度可以调控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速度、范围和深度。B B数字劳动数字劳动 在数字劳动(含数字资本)方面的高引用率论文主要有:余斌:“数114、字劳动”与“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05;陆茸:数据商品的价值与剥削对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用户“数字劳动”理论的批判性分析J,经济纵横,2019-05;吴欢;卢黎歌:数字劳动、数字商品价值及其价格形成机制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解释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韩文龙;刘璐: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去劳 84 于小丽、姜奇平: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于两部收费的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24.4 85 姜奇平:新金融秩序下“信息金融”数量价格传导机制与数字金融风险监管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2 86丛俊骐;解梅娟: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就业115、新趋势及应对研究综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04 动关系化”现象、本质与中国应对J,当代经济研究 2020-10;汪金刚:信息化社会生产与数字劳动异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J,新闻大学 2020-02;孟飞;程榕:如何理解数字劳动、数字剥削、数字资本?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J,教学与研究 2021-01;刘璐璐: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与数据资本化以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为线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7;吴欢;卢黎歌:数字劳动与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论坛 2017-03;胡莹:论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资116、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6;谢芳芳;燕连福:“数字劳动”内涵探析基于与受众劳动、非物质劳动、物质劳动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 2017-12 陈龙“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20-11 戚聿东;丁述磊;刘翠花: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与灵活就业者劳动供给:理论与实证J,当代财经 2021-05;文军;刘雨婷新就业形态的不确定性:平台资本空间中的数字劳动及其反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1-11。余斌在“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认为,“数字劳动“数字资本“数字资本主义”不符合政治经济学相关术语的运用规则,是不适当的概念。从中外学者117、的论述中,“数字劳动”可以概括出五种类型,其中只有运用数字化的生产资料进行的劳动最接近政治经济学规则,适宜称为数字化生产或数字化经营。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平台属于不变资本。用于获取和处理数据的应用软件才是劳动资料,数据只是劳动对象。“数字资本主义”除了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即对企业雇员的剥削以外,还存在其他剥削形式和剥夺方式。余斌还认为,数字土地化比数字资本化更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从现有研究来看,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创新劳动价值论,需要有更具新意、尤其是更为贴近中国式现代化现实的理论突破。例如赵培兴提出的“创新劳动价值论”87提出了新质使用价值,以及有关劳动创造性与价值的超常性的关系的新观点,更接近数字118、经济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究语境。数字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新型网络劳动关系,很多政治经济学界之外的学者看法不一,有的学者建议调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和时代特征的新型劳动关系;有的学者主张抓住我国“新经济”显著特征,为网络劳动者量身定做“互联网劳动法”。田思路(2021)认为,远程工作模式有别于传统集中型办公的弹性特征对劳动形态的冲击,引发劳动关系认定及相关劳动管理、劳动基准规则适用中的不调,应围绕远程劳动特征探究其权益保护问题,及时回应远程劳动者的利益诉求88。而在发挥工会作用方面,陆敬波(2021)认为,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群体分布散、流动性高,导致当前工会组织不易覆盖,工会的119、维权职能、协调作用和纽带角色难以有效发挥。这对我国工会组织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更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带来了新课题89。4)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化市场化 数据要素市场化主题下共找到 199 条结果。其中包括洪田芬: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调节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5;尹西明;陈劲;王冠:场景驱动: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机制J,社会科学辑刊,2024-04;戚聿东;刘欢欢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 2020-11;何玉长;王伟: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阐释J,当代经济研究 87 赵培兴:创新劳动价值120、论论超常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 88田思路,童文娟.远程劳动者权益保护探究:以网络平台主播和居家办公形式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6).89丛俊骐;解梅娟: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就业新趋势及应对研究综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04 2021-04;陆岷峰;欧阳文杰: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数据资产估值与定价的体制机制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 2021-01;孔艳芳;刘建旭;赵忠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内涵解构、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J,经济学家 2021-11 等。下面从五个方面,分别介绍研究成果。A A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李海舰、蔡跃洲的研究李海舰、蔡跃洲的研究 关于数据要121、素的高引用论文主要有:蔡跃洲;马文君: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03;李海舰;赵丽: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特征、机制与价值形态演进J,上海经济研究 2021-08;李治国;王杰: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J,经济学家 2021-10;戚聿东;刘欢欢: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 2020-11;熊巧琴;汤珂:数据要素的界权、交易和定价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 2021-02;徐翔;厉克奥博;田晓轩:数据生产要素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 2021-04 等。李海舰;赵丽(2021 年)研究认为:从理论机制122、看,数据的生产力属性、数字技术的支撑性、数据符合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特征使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从运行机制看,数据的虚拟替代性、多元共享性、跨界融合性、智能即时性作用于企业模式创新机制、产业融合关联创造机制、智能决策实现机制。数据要素运行机制形成的过程,既是数据形态从数据资源数据资产(产品)数据商品数据资本的演进过程,也是价值形态从潜在价值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值(倍增)的演进过程。因此,数据形态的演进过程与价值形态的演进过程具有动态一致性;并且,数据价值形态的动态演进过程贯穿于数据要素机制运行的全过程,实现数据形态、价值形态、运行机制三者有机统一 蔡跃洲;马文君(2021 年)研究提炼出数据要素基123、本特性和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梳理数据流动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比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具备关键要素低成本、大规模可获得的基本特性和非竟争性、低复制成本、非排他性、外部性、即时性等技术一经济特征。这些特性和技术一经济特征是数据要素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价值创造能力倍增、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福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衍生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等问题.对增长和福利造成负面影响。中外数据流动共享的现状不尽人意.存在权属关系、权益分配、价值评估、隐私保护等制约因素.根源也来自数据要素的技术-经济特征。B B数据数据内生增长:谢丹夏内生增长:谢丹夏的124、研究的研究 谢丹夏提出“数据创新内生增长理论”90。根据数据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消费者提供数据但存在数据隐私风险。在创新过程中,数据被转化为知识(如专利等),并且可以在未来重复使用,而且知识的使用不再涉数据的隐私问题。数据经历创新过程转化为“干净”的知识;此后可以不涉及隐私成本而被无限重复使用,因而能够促进知识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由此刻画了“数据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数据“动态非竞争性”。谢丹夏认为,我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数据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且应当更加鼓励数据在创新部门的使用,因为经过“从数据到知识的漂白凝练”过程,得到了可以重复使用且不再涉及隐私问题的“干净”知识。90清华大学社会125、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编著):数字经济前沿八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0 C C数据数据基础性制度:李三希基础性制度:李三希的研究的研究 李三希对如何设计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为实现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主要成果包括:李三希;王泰茗;刘小鲁:数据投资、数据共享与数据产权分配J,经济研究,2023.7;李三希;李嘉琦;刘小鲁: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推进路径J,改革 2023-05;李三希;黄卓: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机制与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2-09 李三希创新地提出数据要素的确权与规制结合新模式:在确权基础上引入强制126、性有偿数据共享规制,把确权和规制相结合。研究证明了新模式可以很好平衡数据投资和数据分享之间的权衡,从而可能优于单纯数据产权配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从数据通用性和数据收集成本两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类授权的产权配置框架。从理论上证明了若允许企业从分享数据中收益,企业有内生动机分享数据,从而解决数据垄断问题。李三希还从数据要素的经济学学理性质出发,提炼出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的四维内涵特征,并设计了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D D数据资本资产定价:于小丽、姜奇平的研究数据资本资产定价:于小丽、姜奇平的研究 针对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中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的主要矛盾,于小丽、姜奇平首创了场内交易与场127、外交互结合的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CAPM)。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发展为内生空间贴现方法的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成果见于:于小丽、姜奇平: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于两部收费的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24.4 以及数据资本资产定价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等系列文章。这一成果最终汇入数字经济学:制度经济卷 当前双边市场(梯若尔,2017)及数据交互(江小涓,2023)是数字经济生态中的最主要市场机制,但二者尚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研究空白,需要原理方面的改进。本文引入空间贴现原理,将经典模型的时间贴现原理加以拓展,以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化中双边市场与数据交互(交换)的特殊性。本文首次引入双边市场作为市场法定价基础128、,采用现有“两部收费”条件,将 CCAPM 与ICAPM 的一般跨期条件,由时间引入空间。通过区分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平台产品-应用产品,进行空间贴现,创新性地提出与现有 CAMP 时间贴现相对的空间贴现方法,形成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单边市场与双边市场结合、时间贴现与空间贴现结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ata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DCAPM),用于标准化数据资本资产定价,并将现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从时间特例发展为时空通则。数据资本资产 CAPM 推广式 DCAPM 为(式 1):=+=tntntntntntntntnxcucuEtnp,1,11,1,1,1,1129、,1)()(),(其中,n=1、2、3n,t=1、2、3t。下标代表起始值,上标代表最大值。t 表示时间;n 表示有效的最终产品数量(有效流量,或可变现流量),有效指中间产品(数据资本资产)有效转化为最终产品(数据最终产品,即增值应用)的现金收入,即流量变现。p 为资本资产价格,E 代表预期,U 代表效用,c 为效用对应的消费,x 为资产回报。为随机贴现因子。当 t 取值固定为 t=1 时,上式变为空间贴现模型(式 2):=(+1)()+1 表示共时条件下,数据资本资产定价取决于增加一个有效应用(cn+1)带来的边际效用u对应的回报 x 所决定的预期 E 变化。本文认为数据资本资产定价,不宜脱130、离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空间贴现进行,即,数据要素不可以脱离应用定价。数据资本资产可以通过利用最终产品为中间产品间接定价,极大消解实体资本资产时间贴现定价中贝塔值的不确定性。E E数据生态:戎珂数据生态:戎珂的研究的研究 戎珂在数字经济学中,系统提出数据生态的理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的概念最早由 Moore 于 1993 年提出。注重围绕一个平台形成以平台为核心,互补者高度交互的“平台生态系统”流派91。戎珂早在 2018 年就探究了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问题.根据文献研究和梳理,将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分为价值网络、社交网络和信息网络92。在数字经济学93中,戎珂131、进一步将其加以体系化,提出数字生态的体系化观点。与流行观点把平台当作独立经济(所谓”平台经济“)相比,戎珂将平台与其互补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生态。指出:“生态互补者的核心本质在于,不同互补者进入生态后共同创造的价值要大于这些互补者进入生态前单独创造价值的总和。”94这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平台现象的认识。也对反垄断造成殃及生态中的互补者这一怪现象进行了深层反思。突破芝加哥学派反垄断不顾及生态互补者利益的局限性。图 7:平台生态解构 根据 STEP 模型95,戎珂提出“数字生态”概念。将数字生态定义为:由数字产业中交互的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支撑的一个数字产业共同体。数字生态中的成员囊括了政府132、、行业协会、供业商、生产商、竞争对手、客户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整个 91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131 92戎坷,肖飞,王勇,康正瑶: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的扩张:基于并购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 年 8月 93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年 94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70 95戎珂,王勇,康正瑶,2018,从平台战略到生态战略的 STEP 模型,哈佛商业评论,2018.10:109-114 生态中共同化,分享愿景,发展解决方案,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数字共同体96。从芝加哥学派133、角度看反垄断,与从数字生态角度看反垄断,最大差别是前者以企业为本位,而后者是共同体为本位。以企业框架治理生态的效率损失在于二者之间在均衡水平相差了一个重要的量值,这就是“平台通过将用户网络效应内部化来提高消费者剩余”97。这就指出了平台型垄断与无效垄断的根本区别。戎珂正确指出了平台型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特征在于,从不存在网络效应时的边益收益曲线(MR0)与需求曲线(D0),向右上方移动,成为存在网络效应时的边益收益曲线(MRp)与需求曲线(Dp)98。(a)戎珂描述的生态均衡位置关系99 (b)信百会成员研究的生态均衡位置关系100 (b 图中的 d 为 a 图中的 MRp,D 为 a 图中的 134、Dp,p*e*fg 为网络效应区间)图 8:生态均衡原理图比较 由上图可知,戎珂的研究与信百会成员研究“英雄所见略同”。96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70 97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77 98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79 图 7.2。虽然与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描述不准确,但与信百会成员的研究,在需求曲线上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99戎珂、周迪:数字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79 图 7.2 100姜奇平、于小丽:数字经济竞争政策需要创新与进一步完善在生态中促成效率与公平统一J,互联网135、周刊,2024.2.4,图 1 以企业框架治理生态的效率损失 三、三、信百会信百会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理论理论探索探索 (一)(一)事件与事件与人物人物 2014 年下半年,信息化百人会以信息经济为主题开展研究,其中关于信息经济规模的测度研究,开国内先河,首次得出了数据结果,为后来数字经济数量(规模)测算和统计,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国信息经济研究发展报告是百人会对信息经济研究的第一份年度报告。2015 年 2 月 7 日,在主题为“信息经济:全球趋势 中国选择”的中国信息经济年会暨信息化百人会 2015 年会上,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安筱鹏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安筱鹏关于信息经济的定义,本样适用136、于数字经济:(1)信息是一切比特化的事物,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人类赖以利用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2)信息活动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信息生成、采集、编码、存储、传输、搜索、处理、使用等一切行为,以及支持这些行为的 ICT 制造、服务与集成。(3)信息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媒体属性和经济属性,我们所讲的信息经济,关注的信息活动的经济属性,是信息活动的经济总和。安筱鹏 2014 年就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的结论,如:信息生产力成为放大全部生产力的乘数型生产力。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设备、机器、数据和人的实时交流互动成为可能。信息通信技术普及带来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等正的外部效应。信137、息经济的根本经济规律是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发生了变化。平台化、生态化等新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兴起,企业需要在产业生态系统中重新认识价值链分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重新找到发展的方向。如何围绕构建可控的产业生态系统是各种资源和政策聚焦的重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大国产业博弈的主阵地。安筱鹏代表作为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101,从范围经济角度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系统主张。产生了较大影响。2016 年 1 月 23 日,信息化百人会 2016 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上,信息化百人会发布了2015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在2014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基础上,经138、过近一年时间的深入研究与讨论推出的研究成果。对全球信息经济发展态势 ,我国信息经济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2017 年 1 月 14 日,信息化百人会 2017 峰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迈向“物联网+”迎接万物互联,发展数字经济。本届峰会上,信息化百人会正式发布2016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路径、模式与趋势。这是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第三个信息经济年度报告。2018 年 3 月 24 日,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发布了2017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是信息化百人会对信息经济研究连续发布的第四个年度报告。信息化百人会在连续 3 年发布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139、基础上,围绕当前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战略,以及中国数字经济的历史方位、国际地位、区域格局、产业特征,研究形成了2017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8 年 3 月 24 日,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发布了2017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是信息化百人会对信息经济研究连续发布的第四个年度报告。信息化百人会在连续 3 年发布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 101安筱鹏: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M,商务印书馆,2012 年 11 月 势、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战略,以及中国数字经济的历史方位、国际地位、区域格局、产业特征140、,研究形成了2017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8 年 12 月 16 日,信息化百人会举办“平台治理与高技术流动的全球治理”闭门研讨会,邀请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诺尔教授,重点讨论了互联网治理问题。在让梯若尔教授看来,将谷歌、Facebook 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当作公共事业公司来监管,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对公共事业的公司进行监管要以评测公司的成本为基础,而要测量谷歌、Facebook 等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成本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个成本是生命周期的成本,意味着你可能要跟随这个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这一点基本上做不到。此外,谷歌、Facebook 这些公司是完全国际化的跨国141、公司,面临的是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监管环境,不能只用美国一个国家的监管政策来进行监管,这与铁路、公路、电力等基本上都是面对国内市场的公共事业公司非常不同。让 梯若尔教授认为,竞争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推动竞争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个命题,如果现在还采用公共事业公司的监管模式来治理互联网平台企业,很明显是行不通的。什么样的竞争政策是有效的呢?梯若尔教授认为,竞争政策如果对比市场发展,往往是进程太缓慢了。如果要让竞争政策变得更加高效,就必须和行业进行更加频繁、更多的互动来接受市场的变化,通过监管机构为市场制定发展的指南,尽量把相关方面的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梯若尔教授建议,在环境适当的情况下我们142、可以再次起用“专利池”,在信息产业可采用专利池与独立许可证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监管。梯若尔教授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的经济形态,的确需要监管,但是需要的是更加智慧的监管,而不是一个会扼杀创新的高效监管。这个智慧监管的环境和政策,应该和企业的创新相辅相成。特别是现在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如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监管制度,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就是噩梦,因此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各方协作来实施不同的机制。关于数据治理问题,梯若尔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数据的分类、所有权、交易等很多问题尚没有解答,欧盟出台的 GDPR 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不一定真正能够确保对隐私的完美保护。他认为可能要有一些标准化的数据政策,143、来对数据进行更为有效地监管和治理。2019 年开始,信息化百人会开始关注数据要素的价值,如何从“技术创新产业演进经济增长制度变革”的互动机制,深度认知数据在重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中的作用,仍是一个有待系统研究的空白领域。信息化百人会从产业经济理论的视角研究数据要素运行规律,并在 2021 年出版了数据生产力崛起:新动能 新治理,这是国内最早从从生产力视角研究数据的组织。研究认为,数据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体系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是数据+算法+算力”成为改造世界能力基础上,对生产力经典论述的新阐释和再丰富。数据生产力是在数据+算力+算法”定义的世界中,知识创造者借助智能工具,基于能源、资源以及数据这144、一新生产要素,构建的一种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新能力,并对国家产业创新、经济增长、组织管理、产业分工、数据运营、数据资产、数据治理、数据产权、政府治理、数据主权等产生深远影响。信息化百人会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陈煜波在 人民日报(2021 年 1 月 20 日第 09 版)发表题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署名文章。陈煜波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资本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则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科技革命代表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先进生产力,那么,由智能手机、智能汽车145、等智能产品所带来的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价值共创的产业变革,则正在塑造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世界前列。这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大以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优势转化为数据红利。2022 年 6 月,郭为出版了专著数字化的力量。郭为认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它就不只是一个技术的发展概念,它是一个经济学或者是一个社会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将会成为未来数字化时代146、一个最重要的资产表达方式或生产要素的表达方式。数字化的关键就是数据资产的累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两个内容,一方面是不断地累积数据资产,另外一方面是利用这些数据资产去实现业务。2022 年 11 月 7 日,“信息化百人会 2022 年峰会”上,信息化百人会执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从经济研究的视角解读了在高质量发展中数字经济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他指出:关于垄断需要清楚一点,数字经济企业,尤其是平台企业,天生就必须规模大,才有生存的价值,才能为社会做贡献。规制经济学理论也表明,它们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属性,规模大才有存在的价值。要分清楚一个企业的规模与垄断地位或者垄断行为,监管不应该反对规147、模,而是应该反对企业利用规模和地位实施垄断行为。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数字经济的企业尤其有这样强烈的要求。数字经济企业要形成自己的社会化责任的战略,首先要梳理清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什么样的贡献,要讲好企业自己的故事,要有企业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叙事,还要进一步思考社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期待。要和监管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期待,同时还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企业的活力,以积极前瞻的态度拥抱监管,这样的企业战略是保障企业、产业和数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二)研究研究成果成果 1 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除了与学界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内容之外,信百会成员系统地填148、补学界研究空白的理论经济学成果,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02:1)数字经济的均衡与最优 认为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均衡点不同,在数字经济-工业经济的等均衡线上,发生了以 AC-MC 的不变价值尺度的有规律的移动。为此进行了全面的数量经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命题 1(数字经济均衡的定性判断):数字经济是差异化经济,数字经济均衡是垄断竞争均衡。命题 1 推论 1(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是附加值(差异化价值),工业经济的价值本体是增加值(无差异价值)。命题 1 推论 2(初级均衡界定):数字经济以差异化均衡(垄断竞争均衡)主导,工业经济由无差异均衡(完全竞争均衡)主导。102 姜奇平:数字149、经济学:微观经济卷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23 年 命题 1 推论 3(中级均衡界定):数字经济是多样化均衡经济;数字经济学是多样化均衡理论,以内生品种于垄断竞争均衡为基本特征。命题 1 推论 4(高级均衡界定):数字经济均衡是异质性均衡,数字经济学是内生异质性的广义均衡理论。命题 2(均衡的量化判定):数字经济在差异化均衡点(P=AC)形成自己的均衡;工业经济在无差异均衡点(P=MC)形成自己的均衡。命题 2 推论 1(差异化程度判定):当存在差异化成本时,经济系统差异化程度越大,平均值与边际值之差越大;系统差异化程度越小,平均值与边际值之差越小;系统无差异,则平均值等于边际值,且平均150、值为其最小值。命题 2 推论 2(数字经济特征强弱判定):数字经济的电子(技术)和商务(经济)中,商务系统在均衡水平上差异化程度越高,一般代表系统的数字经济的特征越强,工业经济的特征越弱;相反,商务系统在均衡水平上差异化程度越低,一般代表系统的工业经济的特征越强,数字经济的特征越弱。命题 2 推论 3(数字经济初级最优判断):在初级解释中,受限于同质性假定,差异化均衡并非(窄义)帕累托最优状态。数字经济只能达到均衡,但无法达到(窄义)帕累托最优。命题 2 推论 4(数字经济的历史性):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体现的是代表无差异化的分工专业化与代表差异化的分工多样化矛盾运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151、的转变,是生产方式从无差异均衡主导向差异化均衡主导的转变。命题 3(数字经济的技术特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生产力主要代表多样化效率,而以工业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力主要代表专业化效率。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分工水平。命题 3 推论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表现为,在新的生产函数中,在专业化技术之外,加入了多样化技术,即提高多样化效率的技术。同时提高专业化效率与多样化效率,构成数字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新的技术基础。命题 4(数字经济的经济性命题,中级判断):数字经济是多样性经济。数字经济学是内生品种的多样性均衡理论。这是命题是命题 1 的进阶命题。将差异化内生品种后,就转化为多样化(多样性)的概152、念。内生品种后,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从用变,上升为体变。因为开始涉及小批量、多品种这一生产方式转变的核心。命题 4 推论 1:数字经济是服务化经济。从多样化经济这一本质上说,信息化即服务化。通过这个推论,将“农业-工业-信息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阶段论统一为一体。信息业(信息化)是多样化能力的提供方,服务业(服务化)是多样化能力的需求方。二者的统一,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统一,体现了多样化的技术经济关系的一体两面。命题 4 推论 2:数字经济是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的经济。通过这个推论,将生产方式嵌入了数字经济的定义。多样化均衡通过内生品种得以实现,品种多样化本质上就是服务化,服务153、化本质上就是品种多样化。一二三产的服务化,是它们从侧重提供单一产品增加值转向侧重提供多样化的附加值的过程,是生产方式转变过程。命题 5(数字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性问题):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性问题,是数量-品种-价格之间的均衡与最优问题。命题 5 推论 1(数字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性问题推论):品种是重要的。正如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重要的一样,数字经济学认为品种是重要的。实质含义,从内容上说,在于放松经济学的同质性假定,推广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主张品种这个符号背后的质量、创新和体验三者是重要的,应纳入经济学基础理论解释范围;从方法上说,是要求在均衡分析中,将品种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在于内生品种后,经154、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将从数量-价格二维结构,转换为品种-数量-价格三维结构。这一探索的正式起点是 1977年 D-S 模型的提出。命题 6(数字经济的经济性命题,高级判断):数字经济是异质性经济,是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矛盾结合体。这一命题是命题 4 的进阶命题,构成了经济学的异质性假设。通过内生品种 N,放松了同质性假定(N=1)。作为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矛盾结合体,在保持同质性假定下 Q1 设定的同时,将经济学从 N=1 这一特例,推广为 N1 这一通则。命题 6 推论 1(数字经济价值本体补充定义):数字经济所创造的附加值,是异质性价值。命题 6 推论 2(数字经济内生质量):数字经济是质量经济,在数155、字经济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低质量发展是不经济的。命题 6 推论 3(数字经济异质需求):数字经济是体验经济。实现美好生活体验可以是经济的。命题 7(数字经济均衡与最优命题):数字经济遵循数量-品种-价格三维广义均衡与最优。命题 7 推论 1(数字经济高级最优判断):拉姆齐定价为广义最优。数字经济的最优,由拉姆齐定价确定。命题 8(数字经济垄断竞争是推广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均衡的实质是异质完全竞争均衡。基于品种的完全竞争属于异质完全竞争。通过这一命题,将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关系,归位成同质完全竞争与异质完全竞争的关系。在张伯仑晚期思想基础上,以多样化效率作为异质性完全竞争的效率基础,156、将命题 3的生产力逻辑与完全竞争的效率逻辑统一起来。命题 9(数字经济的主导逻辑):数字经济以范围经济为新常态。正如谢伏瞻所言,“进入互联网时代,范围经济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产业组织的主导逻辑”103。范围经济也是数字经济的主导逻辑。这提供了判断帕累托最优的新标准,是数字经济高级最优判断(命题 7 推论 1)的现实依据。范围经济理论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思想。命题 10(数字经济内生创新):数字经济是创新经济。在数字经济中,创新因为范围经济而经济。这一命题是数字经济异质供给命题,描述的是数字经济的供给特征。命题 10 推论 1:从创新的技术方面看,创新通过创造新的生产函数,创造新的存量。命题 10 157、推论 2:创新是经济的。这可当作命题 6 推论 4 理解。作为命题 1 推论 1 的补充,即从供给角度概括异质性的经济本质,创新带来的新的价值在于创造附加值,创新促进了基于质的区别来度量的增量。创新因为范围经济而经济,是指从供求平衡为尺度衡量是经济的。作为对比,传统规模经济往往含有创新在供给方面不经济(进而推论需要来自市场外的补贴)。这 10 个基本命题所概括的,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的微观均衡特征、微观供给特征、微观需求特征。2)数字经济的效用函数 广义均衡中的效用是二元的,由数量子效用和品种子效用的组合构成。U=u Q(q1,q2,q3,),N(n1,n2,n3,)6-1-1 q1,q2,q3158、,是同一品种产品的不同数量。对应 D-S 模型中作为标价物的同质组产品。n1,n2,n3,可以认为是一组具有不同品牌的同一类产品,实际是不同品种的同一类产品,103 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经济研究,2019 年第 7 期 例如,啤酒是同一类产品,但“雪花”、“燕京”、“青岛”是其不同的品种。对应张伯仑的“组”,或 D-S 模型中的异质组。),(=iiinqvUu 6-2-2 n 和 q 分别是两个子效用函数,n 代表品种数量,q 代表产品数量104。3)数字经济的预算约束 用(q,n)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束。已知两商品(数量与品种)的价格(p1,p2)和消费者的要花费的货159、币总数 m。预算约束可以写为:mnpqp+21 6-8-8 预算约束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具有供求上的对偶性:预算约束关系于需求,而生产可能性边际关系于供给。当 q 的价格为 1(标价物,numeraire)时,预算约束可写为 mnpq+2 6-9-9 预算线的斜率-p1/p2 表示在两种属性间进行选择“替代”的机会成本。比如,在同等预算约束下,追求更多的差异化,要放弃同品种多大程度的规模。q 与 n 以预算来单独表示,可以通过截距和斜率,在替代中表示被选项:qpppmn212=6-10-10 4)数字经济的需求曲线 在组合商品中,有两种商品 N,Q,设收入约束函数为 PnN+PqQ=I 6-13-160、13 如果只有一个人面对选择,其对于 N 的需求函数为:N=dn(Pn,Pq,I)6-14-14 对于 Q 的需求函数为:Q=dq(Pn,Pq,I)6-15-15 如果有且只有两个人 1 和 2,个人 1 对 N 的需求函数为:N1=dn1(Pn,Pq,I1)6-16-16 个人 2 对 N 的需求函数为:N2=dn2(Pn,Pq,I2)6-17-17 104 当不特别说明的时候,数量均指产品数量(产品特指同一品种的产品),品种均指品种数量。商品 N 的总需求是简单加总:N总=D(Pn,Pq,I1,I2)=N1+N2=dn1(Pn,Pq,I1)+dn2(Pn,Pq,I2)6-18-18 同理,161、对 Q 的总需求为:Q总=D(Pn,Pq,I1,I2)=Q1+Q2=dq1(Pn,Pq,I1)+dq2(Pn,Pq,I2)6-19-19 5)数字经济的生产函数 设两要素的生产函数为:q=f(H1,H2)9-1-20 其 CES(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105:q=f(H1,H2)=(H1+H2),=11 9-2-21 为同质投入与异质投入两种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6)数字经济的要素价格约束研究 同质-异质二元成本函数,由同质成本 H1与异质成本 H2构成。在标准理论中,所有投入简化为两个投入:同质劳动(l,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和同质资本(k,用机器使用时间来计量)106。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TC162、wLvK=+9-3-22 相应的经济利润是总收益减总成本:(,)Pq K LwL vK.9-4-23 我们用 H1取代 K,H2取代 L,H1的价格仍沿用 v,H2的价格仍沿用 w(但不代表工资,而代表异质成本价格,对应以往理论中的销售成本的价格、附加成本的价格)。要素向量为X=X(H1,H2),X 代表生产要素组合的向量,H1、H2代表同质生产要素与异质生产要素。价格向量表示为 ),(wvrr=,r 代表生产要素价格组合,v、w 分别代表要素 H1、H2的价格;总成本(成本约束/或成本预算)为107 2121wHvHCCC+=+=9-5-24 在生产函数),(21HHfy=下,厂商希望最大化163、利润108:21wHvHpy=9-12-31 是企业的等利润线(isoprofit line)。在这里,产出 y 是 q 和 n 共同的产出,q 这个符号已分配特指窄义的数量。105 参考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 9 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81 106 沃尔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 9 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94 107 总成本是两个子函数的函数相加,而非算术相加。如果是算术相加,应为二者之和除 2。这点与算 K与 L 不同。后面再为子函数加参数。108 参考霍伊等:经济数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4、2006:502 将投入需求函数 H1(p,w,v)、H2(p,w,v)、产出供给函数 y(p,w,v)代入上式,可得利润函数:),(),(),(),(21vwpVvwpwHvwpvHvwppy=9-13-32 7)数字经济的供给曲线 当产出价格(P)与投入价格(v,w)固定时,一个利润最大化厂商的供给函数为109:Q*=q*(P.v,w)9-16-35 2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信百会成员在数字经济宏观经济上填补学界空白的主要成就,一是提出了包括总供求模型在内的新增长、就业与货币(信息)理论体系110,二是依据模型提前 8 年准确预测中国2022 年 GDP 3%111。1)数字经济的总165、供求理论与模型 这是全球目前为止第一个数字经济总供求模型。总的市场出清条件,即总产出与总需求之间的恒等式为:Y=C+G Y 为总产出,C+G 代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与政府需求,C 是消费组合。C=NN1Cj(1)Nj=1(1),1,1 以下是修正 LS-LM 模型的图示之一:图 9:数字经济总供求均衡 数字经济的总供求均衡修正为图中的 E。109 参考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六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63-364;或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 9 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36 110 左鹏飞、姜奇平: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卷166、 111 姜奇平、高邦仁:3%:新常态的经济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年 E E IS IS Y Y Y0 i i i Ety t+1 y r t LM 2)对中国 GDP 测算模型的改进 在3%一书(系数字经济学:宏观经济卷前期成果),分增长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进行两段预测,一是在增长经济学中内生数字经济变量。关于 7%降至 5%的理论解释,与现有 GDP 理论最主要改进集中于一点,就是从不内生数字经济,到内生数字经济,用内生数字经济主导逻辑方法,进行 GDP 预则。方法是建立新增长理论的多产品范围经济理论模型,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替代(数据资产替代实体资产112)2014 年拐点数据进行预167、测。二是加入发展经济学机理,关于 5%降到 3%,本书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学原因(非经济的经济因素,包括涉及生命、健康的异动),可能导致中国 GDP 从 5%,进一步降至 3%。3 3、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 信百会成员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主要是在国内外第一次建立了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113。此前,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结合的主流,全部是政治经济学与完全竞争理论的结合,典型为新政治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等等。政治经济学与垄断竞争的结合,自信百会成员研究始。经济学家张曙光评价该成果:“构造出了新垄断竞争的理论框架,以及新的价值论、均衡论和福利论,初步尝试进行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以168、建立新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基础坚实,气势恢弘,颇有见地,这也许是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应走的道路。”114 其中引导学界此后研究潮流的主要学术贡献,一是价值论创新,在以交换价值为主导的古典经济学研究传统外,系统挖掘出以使用价值为中心的另一支学术传统(重农学派、马克思早期与晚期思想),旨在探索数字经济所有权-使用权分离改革的理论经济学根据115。二是资本论创新,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威廉姆森),第一次区分了资本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双重属性,将奥派观点融入政治经济学,意在为资产(数据要素使用价值)复用,提供基础理论一级的支持。4 4、政策与政策与应用经济学研究应用经济学研究 2016 年国家信息中心信169、息化研究部的张新红在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一文中阐释了发展数字经济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引领力量将是数字经济的新常态;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包括网民优势、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做保障;同时作者论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数字经济正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不断融入,论证了中国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并且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16117。信百会成员在这方面,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篇。这类研究占了信百会数 112 此观点与学界斐长洪观点相近。113 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14 张曙光:经济学理论综合的突破与创新-评姜奇平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J,财经问题研究,2019.3 115 此观点与学界张曙光、刘志毅相同。成为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的现行政策的理论基础。116 赵海荣:数字经济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年 1 月 117 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J,.电子商务,2016,(11).字经济研究的绝大多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ishibaogao.com/__ban_zi__/692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